296
 
本期主题:行住坐卧皆修行







古德云:「行住坐卧,无非观心之事。」
行者持威仪法,由此端肃身心,长养定慧;
时刻净化三业,安住正念,远离烦恼尘垢,
做得一分,便得一分,自能身心调和,随处自在。


觉性作主 细行护生

文/见徇法师


  出家后就读佛学院期间,每日背诵〈毗尼日用〉,透过忆持偈咒来收摄身心。〈毗尼日用〉的内容集结了僧众从早到晚行住坐卧、言行举止间,慈悲护生的细行,每日晨起下床即默念:「从朝寅旦直至暮,一切众生自回护;若于足下丧其形,愿汝即时生净土。」从中就愈发体会菩萨行者在举足之间,善护众生的慈悲愿行。

觉察觉照护口业

  忆持偈咒,犹如辅助行走的拐杖,帮助当时容易散乱、打妄想的自己,透过善念、善愿,启发正念;然而,当不持咒时,自己的言语、行为是否能做到时时谨守护生的愿行?直至听闻开山祖师惟觉安公老和尚开示「人在哪里,心在哪里」时,才明白──原来要实践细行护生,这念心一定要时时刻刻保持清楚、明白、作主。

  从佛学院来到精舍接众,人际网络一下子变得复杂起来,面对每天来来往往的信众,不同的职业、年龄、生活领域的男女老幼,应对进退考验着这念觉性是否能够时刻作主。某次,才刚处理完许多事务,身旁马上响起电话铃声,拿起电话的刹那,觉察到自己说话的口气显得急躁。发现之后赶紧调整语调,并且面带笑容,心收回来后,这才清楚理解了对方要表达的需求。

  这个事件,给自己上了一课:原来道理上虽知道「人在哪里,心在哪里」,若不能时时刻刻觉察、觉照,心作不了主,那么所表现出来的言行举止,就不符合当初发愿修菩萨行的初衷。于是,先从觉察口业的工夫开始,留意自己的声音、语气,是否音量适当、口气温和、合乎礼节。

回归心源度有情

  此外,遇境时的妄想分别,要透过思惟「客尘主空」的道理,提醒自己回归心源。每天从早到晚不同人事物的种种相貌,犹如客人来来去去,但是能知的这念心始终存在,不来不去,要让主人作主。而面对眼前的每一位「客人」,以平等、真诚、不虚伪的态度去关怀,不计较得失;同一时间需处理多方事务,也能委婉表达,请对方耐心等候;对于接连的提问,耐下性子,留意说话的语速,不疾不徐。随着放下执着分别,心渐渐地较能作主,口气也能令人体会到善意,进而劝发菩提心。这一切的努力,才让当初发愿护生的菩萨初衷,显得踏实了起来。

  感恩身旁所有的因缘,让自己有了反省、成长的机会。日用行住坐卧间,透过忆持〈毗尼日用〉,加功用行,启发自性的善念,强化菩萨护生的愿心,先以善舍恶;进而,时时让正念作主,六根接触六尘时,理上知尘境虚妄,不打妄想、意不散乱,以清净心关照大众,自能展现合宜的言行,广结善缘、法缘。期许在修行路上觉性作主,善护身口意,以柔软的言辞、护生的正念,实践开山祖师「外现声闻身,内密无上印,身行菩萨道,广度诸有情」的菩萨愿行,精进不退。



单元首页